清明节为啥吃寒食
清明节吃寒食的习俗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和风俗。

寒食节,又称冷食节,起源于春秋时期。相传,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。介子推曾救过晋文公,后来晋文公成为国君后,介子推却隐居山林,不愿做官。晋文公为了请介子推出山,放火烧山,结果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来。晋文公深感愧疚,下令在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(清明节前一天)全国禁火,只吃冷食,以示纪念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合并,成为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。在清明节期间,人们除了扫墓祭祖外,也会遵循寒食节的习俗,吃寒食。寒食的食物主要是冷食,如冷面、冷粥、凉菜等,以示对介子推的纪念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。
吃寒食的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。在春季,万物复苏,气温逐渐升高,人们通过吃寒食,可以避免因天气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。同时,寒食也是一种对逝去亲人的缅怀,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