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的来历8月15为何称中秋节?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等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。关于为什么称“中秋节”,这里有几个原因:

1. **“中秋”的含义**:“中秋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其中“中秋”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,即农历八月。因为农历的月份是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划分的,所以“中秋”也就意味着月亮最圆的时候。
2. **月亮的圆满象征**:中秋节这一天,月亮最为圆满,象征着团圆和完满。因此,人们把这一天称为“中秋节”,寓意着家人团聚,共享天伦之乐。
3. **历史演变**:中秋节的形成与古代的祭月习俗有关。在古代,人们有在农历八月十五祭拜月亮的习俗,以祈求丰收和幸福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。
至于“8月15”为何称为中秋节,这里可能存在一些误解。实际上,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,而不是公历的8月15日。公历(阳历)和农历(阴历)是两种不同的历法,它们的日期并不完全对应。因此,中秋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每年都会有所不同。
例如,2023年的中秋节是在公历的9月29日,而2024年的中秋节则是在公历的10月1日。所以,中秋节在公历的8月15日只是一种巧合,并不是固定的日期。